近日,武汉轻工大学与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国利华通工装定制产业园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该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实践优势,通过短视频创作、直播运营等新媒体形式助力园区商户转型升级。作为合作的首场活动,由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团队主讲的“打造爆款短视频实战分享会”在产业园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吸引了园区30余家商户负责人参与,现场反响热烈。
国利华通工装定制产业园是华中地区最大工服产业链集合地,日均仓储货物2500万件,货物总值30亿元,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商户普遍面临“线上转型难、流量获取弱、品牌曝光低”等痛点。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赵双喜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一次创新实践。我们不仅要将课堂搬到产业一线,更要让师生用专业能力为商户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实践—服务’的闭环。”
为保障合作实效,学院选派了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汪弘扬老师为首的4人教师团队,涵盖短视频策划、直播运营、IP孵化等领域专业教师。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产业园调研,走访商户20余家,梳理出“内容同质化”“账号冷启动难”“用户粘性低”三大核心问题,并据此定制了系列培训课程。在首场“爆款短视频实战分享会”上,教师团队结合理论深度与行业案例,为商户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赋能培训。

内容为王,但技术是翅膀:柏茹慧老师从“爆款基因”切入,指出工装类短视频需聚焦“专业+场景化”表达。她以园区某西装定制商户的账号为例,现场演示如何通过“3秒黄金开头+痛点解决方案”提升完播率,她强调,“技术不是门槛,思维才是关键。”
IP孵化是长期主义,盲目流量焦虑不可取:针对商户对“快速涨粉”的迫切需求,王燕灵老师认为,盲目追热点只会透支账号生命力。她提出“垂直领域人格化IP”策略,指导商户通过“老板出镜+工艺揭秘”建立信任感,并分享了一套“选题库搭建SOP”,帮助商户持续产出内容。
直播不是表演,是精准对话:万美辰老师从“场景化开款”到“痛点提问互动”,拆解了直播每个环节的流量密码。商户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课后更围住老师追问“如何规避平台限流”等实操问题。现场一位商户感慨:“以前总纠结拍什么,现在终于有了系统方法论。”
此次合作不仅是商户的“及时雨”,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项目练兵场。分享会筹备期间,人文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3名学生全程参与,盛宏瑞、禹雪协助教师完成商户需求调研、脚本撰写,负责现场拍摄的学生余卓尔表示:“在产业园看到了课堂知识的落地价值,也意识到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国利华通产业园董事长助理方文利高度评价高校团队的付出:“老师们前期多次来产业园调研,授课内容根据商户的需求不断调整,这种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后续的合作我们非常期待!”据悉,双方将联合开展“商户账号扶持计划”,由教师带队学生分组入驻企业,从账号搭建到运营全流程赋能,真正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师生‘沉下去’,让产业需求‘浮上来’。”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熊文军总结道,此次合作正是武汉轻工大学推进新文科建设、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缩影。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协同,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动能,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